為何要學佛?

這個問題看似平常,但絕大多數的佛教徒卻常搞不清楚,甚至迷失了方向而不自知。

舉個例子來說。

有位學佛多年的男眾居士,他在一家大型醫院擔任藥劑師的工作,是個十分虔誠的佛教徒,只要佛寺有任何法會或活動,他都會參與,對於出家師父也很恭敬護持。

他每天早晚都會誦持一部經典,在修行方面也很精進,可以說是一位很標準的佛教徒。

但,他卻過得很不快樂,甚至有輕微的憂鬱症,後來和他談過話後,我才了解他的問題所在。

原來他學佛是有所求而來!

比如說:

他布施是想要得到一些福報,

誦經是想要得到一些感應或功德,讓自己的人生可以一帆風順,平安喜樂。

但當他作完這些事後,

他發現現實生活並沒有改變,

醫院裡的惡性鬥爭依然存在,

夫妻的感情也沒有變好,

生活周遭還是充滿著人我是非,

這一切都讓他十分苦惱,甚至對修行逐漸失去信心。

有一回,他又打電話問:「誦什麼經消業障最快?」

答:「所謂的業障就是你的執著所產生的煩惱,好好觀照你的念頭,只有徹底放下你心中執著的事物,你才能從煩惱之中解脫出來,這才是真正的消業障。

如果

你放不下你執著的東西,就算讓你誦完幾萬部經典,那也只是種點善根而已,還是不能解決你的問題。」

他好像很不滿意這樣的答案,又問誦什麼經可以讓家庭平安?

答:「世間原本無常,眾生都是隨著業力而來,所以我們的人生不可能事事順心。

該來的總是會來,不該來的永遠不會來,不管順境或是逆境,那都是人生的過程,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,一切隨緣吧!」

可能是話不隨他的意!

也可能是他沒有聽見善巧方便的愛語,最後他因為沒有聽到他想要的答案,失望地掛掉電話了。

 為何要學佛?

大有沒有好好想過這個問題?

我相信有很多人學佛的目的一定和那位藥劑師一樣,是為了求福報、求感應,這些都沒錯,但卻不是佛教的宗旨,也不是佛陀的本懷。

因為再大的福報也有享盡的一天,再多的感應也不能根斷我們的煩惱、解決我們的生死問題。

學佛要走的是一條解脫道,而所謂解脫道,就是要放下一切執著,以無所求的心活在當下,隨機應物,自在無礙。

修行若有所求,貪念已生,必有得失之心,已是背道而馳,解脫之日恐怕遙遙無期。

所以我們要很清楚地知道,修行並不是為了要得到什麼,而是要捨棄我們的執著;去一分執著,自然增長一分智慧,就像天空的烏雲漸漸被吹散時,陽光自然普照大地。

眾生因為無明覆心,三毒熾盛,所以妄念紛飛,憂悲苦惱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我們才要學佛。

佛是覺者,教是教育,所以佛教就是一種覺悟的教育。

覺悟什麼呢?

真正知道 空:非空非有,唯有正定才能找到 自性 覺性 法幸,並法界融合!

覺悟世間的無常,生命的短暫;

覺悟因果如影隨形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;

覺悟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;

覺悟恩愛無常,轉眼成空;

覺悟萬法唯心,三界唯識;

覺悟煩惱如客塵,自性本不動;

覺悟輪迴如大夢,佛性無生死;

覺悟緣起性空的宇宙實相……。

我們信仰佛教不能只是觀念上的信仰,而是要真正去接受這種「覺悟的教育」,並身體力行實修證入,讓它融入我們的生命,這樣才能破除一切的執著,才能走出生命的重重迷惑,找到不動的心性,回歸寂靜涅槃之鄉。

本文出處. 文:寒潭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na 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