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經常聽到或者說步:「你這個人身子有點虛。」那麼什麼是虛呢?虛證是中醫裡病證類型八綱「陰、陽、表、裡、寒、熱、虛、實」之一,是以正氣不足為主要傾向的證候。
《素問‧通評虛實論》:「邪氣盛則實,精氣奪則虛。」按照中醫的辨證分類,虛證分為「氣、血、陰、陽」四個不同的類型,即氣虛、血虛、陰虛和陽虛。怎麼分別這四種虛證呢?
聶文濤說過:「陰虛發熱;陽虛怕冷;血虛發燥;氣虛無力。」這四句話雖然不能涵蓋這四種虛證的全部,確實很多人從最基本的角度理解了不同的虛症。虛證是非常常見的症狀,特別是現代都市人,不再從事重體力勞動,又由於工作芒,鍛煉身體的機會少。同時應酬多,飲食不規律,且多油膩,因此出現各種虛證的概率非常高。因此我今天借這個機會把我查閱到的關於這方面的文獻和資料,進行稍微的匯總,把這四種虛證症狀一一羅列,希望能讓大家有所瞭解和認識。
1、 氣虛
氣虛是指機體活動能力減退的症狀,常常是因為久病體弱,勞累所致。主要又可分為肺氣虛和脾氣虛。中醫認為,
肺主一身之氣,脾為後天之本。
肺氣虛的症狀包括:少氣懶言、動則氣喘、易出虛汗、容易感冒。
脾氣虛的症狀包括:食慾減退,脘腹脹滿、大便溏洩、甚至水腫、脫肛甚至臟器下垂。
脾氣均虛的症狀包括:四肢無力、容易疲倦、舌質淡、舌苔薄白、脈象無力。
在這裡,講到一個虛汗,再解釋一下。汗證也是中醫的重要病症之一,在中醫裡,從產生的原因來看,可以分為陰虛導致的汗症和陽虛導致的汗症。其中陰虛導致的為「盜汗」,陽虛導致的是「自汗」。盜汗是指睡中汗出,醒來即止。而自汗是指時時汗出,動則益之。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,其實肺氣虛跟後面的陰虛和陽虛也有關聯。
氣虛的改善主要通過補氣益肺和升陽等手段,首選中藥材是黃芪,為補氣之首,其次可選用附子和甘草及大棗。《局方》有方為「黃芪六一湯」:「黃芪六兩、甘草一兩,細切,每日二錢,水一盞,大棗一枚,煎七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。」又有《魏氏家傳方》「芪附湯」云:「附子二錢,黃芪一錢,共為一服,薑汁水煎。」
兩,按古時16兩秤計算,1兩為33.3克,1錢為3.3克。所謂一服,就是和在一起作為一個藥。
2、 血虛
中醫認為:心主血,肝藏血,脾統血,發為血氣之餘。因此,血虛與心肝脾三個臟器均有關係。但是又因為腎生精,而精血互生,所以血虛也可能跟腎虛有關係。
血虛的症狀有:面色婁黃,唇甲蒼白,頭目眩暈,心悸不寐,失眠多夢。對女同志而言,則是在月經後期,量少色淡甚至閉經。
血虛證一般見於各種貧血、血液病、癌症或者慢性消耗病。而且血虛一般跟氣虛是緊密相連的(一般是血虛導致氣虛,相對少的是氣虛導致血虛),稱之為氣血雙虛。
血虛的改善主要通過補氣生血來改善。所以黃芪又是首選藥物之一,此外,當歸也是生血的中藥藥材。除了這些之外,還有金櫻子(補中益腎,固精止洩),黨參,熟地黃都是很好的藥物。其中黨參也是補氣的好藥材,可補脾肺氣虛之症。地黃則滋陰補血。
有《中國藥典》之方「兩儀膏」:「黨參4兩,熟地黃8兩,水煎去渣,將煎出液過濾合併,用文火濃縮至清膏,加蜂蜜4兩收膏。每服2~3錢,每日3次,溫開水沖服。」可補氣益血。
3、 陰虛
中醫認為,陰虛一般為肺、腎、胃陰虛。其中,腎又分為腎陰和腎陽。腎陰為一身陰液(前面中醫八大綱裡可以看出,中醫把人體辯證的分為陰陽、表裡、虛實和寒熱四種不同類型對比)之根本。也就是說,人體陰陽的調諧,陰液只能來自於腎。如果身體缺少腎陰的滋養,則其它臟器則因為亢逆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同時,中醫又認為,人體五臟六器其實是完整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,可以相互影響。其中心腎相濟、肺腎互滋、肝腎同源、脾腎互補。腎陰的缺少可使得其它臟器受到傷害和病變,所以一開始就講到是肺、腎、胃陰虛,但是根本是腎陰虛。
具體症狀有:乾咳少痰,短氣喘息,口燥咽干,甚至在午後會有低熱、五心煩躁的現象。此外還有潮熱盜汗,頭暈目眩目澀,牙齒鬆動及疼痛,腰膝酸痛,失眠多夢,遺精早洩,性慾亢進,顴紅目赤,大便干結,小便短少等。
中醫認為,陰虛和血虛都是因為人體內的津液虧耗。血和腎陰都是人體內臟器所需之津液,沒有他們的滋養,器官就會出現病症。不過也有所區別。血虛的話,會造成其他器官「營養不良」,一般會帶來氣虛,覺得渾身無力。但是陰虛的話,則是因為腎陰缺少,其它器官「陰陽失調」,導致其亢奮,從而發熱。
改善的藥物主要有補骨脂、淡秋石、生地黃等。其中補骨脂又名故子,破故子等,《本草綱目》言其「治腎洩、通命門,暖丹田,斂精神」。淡秋石可補腎養陰。生地黃也可以養陰生津。
4、陽虛
前面講到,但凡虛證,則均為人體「正氣」不足的症狀。那麼陽虛則為人體「陽氣」(腎陽)不足之症,多表現為身體活動能力衰退。不過它同氣虛也有所區別。氣虛無畏寒的現象,而陽虛則有這個現象。所以陽虛一般來講,比氣虛要嚴重些。
中醫認為,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,有溫煦肢體,蒸發水液,促進生殖發育等功能。陽虛的主要表現是:面色繪巫,身體感到寒冷,精神不振,腰膝酸冷,陽痿陰縮,遺精尿頻,小便清長,餘瀝不淨,夜尿頻多。女同志則表現為帶下清稀,宮寒不孕,尿少心悸,肢腫氣短,喘咳痰飲,舌淡苔白,脈虛無力。 另外,陽虛者一般同時表現為性功能減退。所以這個症狀嚴重者一般又被定義為「腎虧」。
治療的藥物大家估計從電線桿和電視廣告中看得多了,有菟絲子,海馬,各類鞭,蟲草等等,不過別亂吃哦,哈哈。平時日常生活中,注意多吃點韭菜,它號稱「壯尋遢」。
從上述四個方面可以看出,其實雖然中醫分為四種不同的虛證,但是又是緊密相連的,這就是中醫的特點,辯證的看,統一的看。相互之間互相牽制,互相彌補。一般說來,氣虛比較是比較輕的虛證,而血虛和腎虛(陰虛+陽虛)則相對較為嚴重一些。可能大家也發現了,上述不同虛證,可能有些症狀是重疊重合的,單純靠症狀也估計難以一下很容易分辨出來自紙底是什麼虛,所以最好還是去好的中醫院請老中醫幫芒把把脈,確診一下再吃藥,畢竟中醫又認為,是藥三分毒。
可能很多人還是覺得上面的東西看起來好難懂,其實我已經就我查到的資料和文獻,用了比較白話和簡單的話表達出來了,至少我認為我自己是看得懂的。中醫是我們的國粹,其實是很好的東西,它雖然不像西醫那樣注重實驗、注重數據分析、注重個體,但是它是注重的是幾千年的經驗積累,注重症狀,注重統一和辯證的看待病症。它有它的優勢和道理。雖然可能很多人覺得看什麼「心主血,肝藏血,脾統血」好像是跟神話一樣,覺得是亂說一通,但是的確中醫就是這麼認為的,人體不僅僅是肉體器官的組成,它還包括氣、血、精等輔助的非肉質性成分組成。就像一輛汽車一樣,不僅僅有發動機,還要有汽油、機油、潤滑油等,才能使得汽車能夠運動起來。一旦某一方面的損壞或者不足,就會造成相聯繫材部分的病變。我認為這是中醫很好的一個觀點。
就拿我前年的腿上長瘡為例,當時長了好幾個黃豆般大小的瘡,痛,而且一個消掉之後另外又起來,不時,而且關鍵是先前消隱的居然留下褐色的斑點。我先後去八院、六院、華山以及長征看過,花了好多錢,其中八院還給我搞什麼穴位注射,都一直沒有治療好。後來我回家,請我們村上老中醫看了看,開了幾服藥,我才吃第二服,就發揮作用,基本痊癒了,而且後來直到現在,從未復發,也不留痕跡,甚至連原先留下的痕跡都消除掉。
當然也不是為了宣傳中醫多麼好,一定比西醫好,畢竟,在針對大的、器質性病變中,相對於西醫,中醫基本上有點束手無策的感覺,那種宣稱一劑良方即可以使得病變消退(如癌細胞消退,如骨質增生消除等),都是不大可信的。
出處 : 網路文章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