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因到果必須經歷一段時間,就像種子種下之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才會開花結果,不能馬上得到果實。同樣的道理:作惡或作善之後不會馬上得到惡報或善報,必須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會顯示報應。
很多人不信“因果”就因為不了解這個原理,人們往往看到行善的人沒得到善報,作惡的人沒得到惡報,甚至於善人反而得的惡報、惡人反而得的善報,於是就否定“因果報應”。其實這只是自己太短視!如果把時間範圍拉長到數年或數十年,就會清清楚楚看到“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”,所謂“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”、“善惡到頭終有報,只爭來早與來遲”。
前面所說的行善之人得到惡報,其實是因為他從前所做的惡因先成熟,所以先得到惡報;作惡的人得到善報,是因為他從前所做的善因先成熟,所以先得到善報。只要假以時日,這些舊的報應消盡之後,新的報應就會現前,就能看到“因果”確實“相應”。
上個世紀初,上海有一位富翁樂善好施,做了很多善事,但是臨終的時候很痛苦,死後的去處也很不好,人們看見就懷疑“因果報應”有差錯,後來才發現這個富翁先前在朝廷為官,曾經私吞朝廷賑濟飢荒的官銀,造成許多災民無辜的餓死,這個惡業非常重大,不是他後來積德行善所能夠減輕的,惡業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了,所以先產生了惡報。
從“因”到“果”程度上會發生變化,“善惡業”不能互相抵消,但能夠互相影響。後來做的善事會助長先前的“善因”,而抑制先前的“惡因”,反之亦然。
因此,種了惡因之後如果繼續造惡,這個惡因將來所結的惡果會大大加重;相反的,如果造惡之後,經過懺悔及努力行善積德,將來的惡果就會大幅度的減輕。
反過來說:種了善因之後,如果繼續修善,善果就增強;如果造惡,善果就減弱。正因為“善惡因”之間互相影響,所以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。正如道教《太上感應篇》所說:“其有曾行惡事,後自悔改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久久必獲吉慶,所謂轉禍為福也。”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na 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